历史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中国   
[1] 评论[0] 编辑

飞钩

“飞爪”属于中国古代冷兵器,又称“锚、钩爪、唐申”等。

清代实物飞爪清代实物飞爪

常见于港影武侠剧与游戏中,与刺客形象所绑定。

目录

概述 编辑本段

发源地:中国
出现时间:疑似起源于唐宋时期
类型:索击类暗器
作用:用于攀爬城墙与围墙
用法:利用头部的惯性进行投掷

简介 编辑本段

飞钩又称“铁鸱脚”,形如船锚,圆杆上连三到四支钩脚,钩头尖锐可以伤敌,也可用于擒敌。除此之外,这两种暗器都可以作攀城的工具。
早在先秦时期,就有人发明了“弋射”,即将绳索拴在箭上,方便箭的回收。但是“弋射”只用来射飞鸟,而不用来作战。
战国时期的弋射图战国时期的弋射图
“飞钩”是一种多人投掷使用的重武器,故而只用于守城。攻城的敌人很多披有重型盔甲,这些人不怕守方的箭矢攻击,往往会在城下聚集待命,但是眼部缺乏铠甲的保护,他们不敢仰视。这时候,将飞钩丢入这些人群之中,再利用绞车迅速的将飞钩回收。(飞钩会勾住敌人身上的铠甲,甚至直接钩进他们的肉里。而被勾住的人身穿重型铠甲,灵活度非常有限,很难挣脱快速托运的飞钩。而且飞钩身后链接的是很长的一段铁索,用刀也无法将其斩断。如果运气好的话,飞钩可以一次勾起两三个人,这些人往往会被吊在城墙上,成为守方的人质和俘虏。)
明代《武备志》记载的飞钩明代《武备志》记载的飞钩
到了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船舶开始使用爪锚,抓锚和弋射的结合,或许催促了飞爪的诞生。
中国古代爪锚中国古代爪锚
飞爪的一些变种飞爪的一些变种
飞爪由绳和爪两部分组成。爪以铁制,形似人手,共分五指。手指关节可以依靠绳索牵引机括运动,指尖都有锐且长的“指甲”。当钩住敌人身躯后,这些利爪会刺入人体,使人不能逃脱。如若绳子两边都装置此种铁爪,则称为“双飞挝(zhuā)”。

飞爪在一开始,也是以攀爬工具的形象出现在军队中的。在隋唐时期,就已经有不少精锐士兵深入敌后,攀爬敌营围栏,进入敌营内部进行作战的记载。
到了宋代,飞爪不仅作为工具,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杀伤力极大的武器。宋代作战用的飞爪也叫“飞钩”、“铁鸱”,其造型比现代的攀爬钩和之前的飞爪都要大了数十倍不止,抓钩不仅长,而且非常锋利,与脚钩连接的是铁索,铁索后面连接的才是绳索。
《武经总要》记载的飞钩《武经总要》记载的飞钩
到了明代,飞爪又演化除了新的变种,即单兵可用的飞挝。飞挝和飞钩最大的不同在于,飞挝的爪钉是活动的,而且飞挝有两个头,每个头的身后都有一个环,一根短绳和一根长绳系在环上。
明代《武备志》中的飞挝明代《武备志》中的飞挝
飞挝的设计非常科学,主要用来对付逃跑的骑兵和步兵。在使用中,需要一个力气超群的士兵将两个飞挝头和短绳索一起投掷,并且长绳的中箭部分固定在自己身上。注意,飞挝只能像丢手榴弹那样投掷,不能像丢飞锤、链球一样牵着绳索利用转圈加速投掷。因为有短绳相连,两个飞挝头不会乱飞,当两个飞挝头击中人或马时,抓钩会钩在铠甲、衣物或肉体上。使用者进行拖拽、被抓中的人继续奔逃,长绳索会很快绷紧,飞挝会形成一个向内挤压的力,让敌人无法逃脱。而且,敌人越是想挣扎逃脱,两个飞挝头抓的越紧。飞挝一般不会致人于死地,一旦被击中,那么只有自杀或者被俘两条路可选了。所以飞挝尤其适合抓捕独自活动的斥候(侦察兵,一般为轻骑兵)作为俘虏,获取重要的情报。
明代没有武禁,除了盾牌、火炮、铠甲之外,只要不是军队现役装备,百姓都可以持有。像飞爪这种神器,自然在民间也拥有广阔的市场。民间用,自然不是用来抓俘虏的,而是用来当成暗器,也有梁上君子用飞爪来偷东西,所以民间用的飞爪只有一个头,而没有军用飞挝的双头结构。通常情况下会直接用小号的飞钩或无机关的飞挝作为武器,这也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古代暗器飞爪的形象。
这种飞爪也影响到了周边各国,尤其是影响了日本忍者。
这种飞爪也影响到了周边各国,尤其是影响了日本忍者。日本忍者使用的飞爪

来源 编辑本段

网络转载



附件列表


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

1

免责声明
历史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、编辑和维护,如您发现历史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,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;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。
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、抓取历史百科内容;合理使用者,请注明来源于baike.lsjjh.com。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飞爪    下一篇 《本草备要》